2023年 成都楼市或现热销潮
午夜的成都,并没有爆竹的喜庆;元旦的早晨,在薄雾中开启黎明。一个平凡的早晨,成了一年的分水岭。回望2022年的地产行业感慨万千,展望2023年的成都楼市或许星光不负。
2019年4月我写过一篇稿件,大意是当下对你最好的人,是劝你别再买房投资的人。
而我现在想表达的是:成都楼市如果有合适价格构买的机会,那就在2023年。成都楼市将迎来一波热卖大潮。只是这次热卖比拼的是量,而不是价格。
2022年,房地产行业面临着更深层次的调整——房企新格局重构。由年初疫情反复引发的市场低迷,融资遇阻,房企普遍面临流动性压力,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下行。
在主动与被动的国进民退的房地产企业洗牌中,过去凭借高负债、高杠杆模式发展的民营房企迅速出清,带着种种优势的央国企开始站上行业中央舞台。
任泽平说:未来70%的城市房子将过剩,90%的房企将消失。这个观点并非虚妄。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自2019年起,已经从增量市场过渡到存量市场。但过剩的是四、五线城市;消失的是靠高杠杆模式发展的民企。
对成都而言,作为“北上广深成”的新准一线城市,其发展潜力与虹吸效应注定,成都永远不会位居那70%的城市之中。而且随着成都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上的地位重要性强化,成都的物业价值还将不断被提升。
在历次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中,成都的表现就像个绅士,不冒进,也不降维。所以成都房产市场整体上在寒风中平稳前行。
因为他们知道成都这座城市价值,购房者也知道成都物业未来的价值。
回望疫情三年,尽是满目疮痍。各行各业因封控,经济大受影响。很多人三年来入不敷出,个人荷包急剧缩水。
突发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回不到过去,我们的生活也回不到从前。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从业者数以亿计。行业兴百家旺,行业衰百户愁。
岁末年初,我们的防疫政策做出了调整,地产行业利好政策也密集出台。未来我们不再困在码里,可以颤微微地走出门去看看变化;地产行业经过四年的防金融风险调控,也终于重回支柱产业的地位。
2022年以保交楼为政策目标,而2023年将以促销售为政策方向。对地产行业而言,无疑暂时走过了至暗时刻。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我一直很赞同任泽平博士的这句话。但此一时,彼一时。从中长期来看,地产的金融属性正在弱化。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2023年,地产已演成“短期稳经济”的重要地位。
只不过,这一次增长的并不一定是价格,而是盘活存量资产的销量。钢筋水泥本身并不会带来增值,能带来增值的是更多人对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向往。所以成都房产的价值被重构后,也将迎来复苏式的增长。
在12月底结束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中,2023年的年度主题是消费,而房产无疑是消费的大头,对经济也会有明显的拉升作用。
我相信2023年还将有更多的房地产利好密集出台,让买不起房子的人买得起房子。盘活存量房的销售,从而拉动经济消费。
比如,为了出清,房价大幅优惠;比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不设置任何限购门槛,对多胎子女实行购房补助;再比如国家直接购买存量房,打造人才公寓;向困难的城市务工人员,实行超低租金的出租。等等。
2023年的中国经济要重回到5%以上的增长,在出口受阻,基建饱和的情况下,唯有消费拉动,而地产消费无疑有着一举多得,且明显的支撑作用。
眼睛能看见的地方你能看见,那是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你能看见,那叫眼光。岁末年初的地产行业处于黎明前的至暗。而2023年或许是置业成都所付出成本最低的历史性机遇。
凡事无绝对,只要相信光,那便会有光。
(稿件来源于“星地产”)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举报邮箱:wetime@163.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