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天府财经!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 长虹  拿什么破局?微信客服
  • 长虹  拿什么破局?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它 > 正文

长虹 拿什么破局?

天府财经2025-10-2816,305
创新 是破局不二法门

中国科技发展史,必有绵阳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无疑长虹又是绵阳科创产业的中流砥柱。

原创 | 沸点财经

撰文 | 潘谈

长虹,这家有着67年历史的传统企业,从曾经的“中国彩电大王”到如今”前沿科技创新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演进的时代浪潮中,长虹的转型路径不仅为自身带来了业绩的大幅改善,更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创新样本”。

(长虹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

长虹诞生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转型进入电视领域后,长虹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90年代更是达到巅峰——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7年市值高达6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彩电大王”,其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一时无两。

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竞争加剧,这家传统家电巨头逐渐陷入多重困境,发展步伐明显放缓。

长期以来,长虹的营收和利润高度依赖彩电、冰箱等传统家电业务,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长虹存在体制机制僵化的问题,决策流程繁琐,市场反应速度慢,人才激励机制不足,导致企业创新活力不够,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面对发展困境,长虹近十多年来不断革新。从战略、技术、产业、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

长虹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长虹不断聚焦主责主业,形成“3+1+N”产业体系,压减低效业务近150亿元,推进瘦身健体,清退子公司46家。

公司确立了“AI+”战略的核心地位,围绕“AI+制造”“AI+产品”“AI+运营”三大维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的转型。

在”AI+产品“生态中,实现了涵盖“AI+电视”“AI+空调”“AI+冰洗”“AI+智慧家居”“AI+机器人”五大核心系列产品在内的“全屋AI家电”落地。其中AI节能空调可实现节能42%,AI保鲜冰箱凭借“AI自寻优技术”成为市场爆款。

在战略布局上,长虹不再局限于家电单一赛道,而是构建起“家电主业+核心零部件+新兴产业”的多元化产业生态。

一方面,持续做强家电主业,通过AI技术赋能传统家电产品升级;另一方面,向上游延伸至连接器、压缩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打造出三大“隐形冠军”。

同时积极布局ICT服务、新能源、医疗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这种战略重塑,使长虹彻底摆脱了对传统家电业务的依赖,为企业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长虹管理层清楚,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所以长虹始终将研发投入放在战略高度。

旗下多家子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保持高位,其中长虹华丰科技近三年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5%,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长虹还不断强化与中科院、中物院、国防科大、电子科大、华为等一流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合作。引入创新人才3万余名,搭建50个国省级创新平台,研发强度超6%,并持续推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长虹还与核心供应商共建23个联合实验室,通过AI技术打通“需求洞察-研发试制-量产验证”全链路。

2023年11月20日,长虹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智慧AI家电平台——“长虹云帆AI大模型”

基于该大模型,长虹实现了家电产品的全面AI化升级,从“功能控制”迈向“需求预判”。成为四川省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大模型,技术实力获得国家级认可。

智能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长虹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全面推进“智改数转”,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它建成了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基于“信创底座层-平台-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架构体系,持续对内降本增效、对外注智赋能。

在绵阳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智慧显示工厂,融合了5G专网与工业互联网的生产线,关键工序100%实现自动化覆盖。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43%,存货周转率提升145%,产品不良率降低76%,订单交付周期由原来的49天缩短至11天。

目前,长虹的智转数改平台已带动超80000家供应商上云,年资金流水近1000亿元。

高倍率圆柱锂电池年产突破5亿

长虹深知,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公司通过自主培育、并购整合等方式,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打造了三家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强大掌控力。

长虹华意专注于冰箱压缩机领域,在长虹入主后,确立了“家用冰箱压缩机全球第一强、商用冰箱全球第一大”的双目标,通过资源协同和技术创新,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长虹华意研发的NMD系列智能超高效商用变频压缩机,能效达到全球领先水平,TE-HY系列产品成功进入北美高端市场,打破了国外品牌的长期垄断。

2024年,其全封闭活塞压缩机销量突破8425万台,同比增长15.84%,连续十二年全球第一;新能源车用压缩机业务连续三年超过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

长虹华丰和长虹一样都创始于1958年,曾经连年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历史包袱沉重,一度“濒临破产”。

集团通过并购重组去包袱、员工持股和超额利润分享等机制创新,重新绽放活力,于2023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四川省第一家自主培育在科创板上市的国有企业。

目前,长虹华丰科技从传统连接器制造商转型为“AI核心器件主供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神舟系列飞船、长征系列火箭、“嫦娥号”“天宫号”等航天设备都使用了其生产的连接器,在极端环境中承担关键数据传输使命。

2025年上半年,长虹华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128.26%,净利润同比上涨940.64%,业绩爆发式增长。

(长虹自研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能源通过并购整合浙江飞狮、长虹三杰、深圳聚和源等企业,快速构建起“碱性电池+高倍率锂电池+聚合物锂电池”的“三位一体”业务格局。长虹能源也成为国内唯一实现三类电池形态整合且登陆北交所的企业。

长虹能源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容量3000mAh)已实现量产。目前长虹环保碱性电池年产销35亿只、位居全球前5,高倍率圆柱形锂电年产销5亿只,位居国内前3位。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49亿元,同比增长21.7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3.69%。

很明显,这些“隐形冠军”与长虹的家电主业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不仅为家电产品提供了高品质的核心零部件,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更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为长虹的转型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长虹集团旗下有7家上市公司。位居四川省数字经济企业第1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13位,世界品牌500强第283位。

长虹制造的国内首套星闪联接模组

长虹从传统家电企业向前沿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转型,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在新质生产力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长虹的转型成功,首先得益于其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对时代趋势的准确把握。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虹没有盲目多元化,而是聚焦于“AI+”核心战略,围绕主业向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新兴产业延伸,形成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布局。

它始终坚持“技术为产业服务”的理念,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避免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其研发的AI技术、核心零部件技术等,都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

这一经验启示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聚焦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站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起点上,长虹凭借已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和清晰的战略布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在AI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长虹华丰科技的连接器产品作为AI服务器、数据中心的核心器件,将充分受益于AI服务器市场需求的激增。

在新能源领域,长虹能源的半固态电池技术已实现量产,硅基负极材料技术领先,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池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为长虹能源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长虹华意的新能源车用压缩机业务连续三年超过行业增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长虹集团旗下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十研究所,正加速推进全球首创超高剂量率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X-Flash)的产业化进程。

作为被视作全球放疗领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FLASH放疗,其未来实现临床应用后,有望为肿瘤治疗领域开辟全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X-Flash放疗设备目前已计划于2026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更将为长虹在医疗健康产业布局上增添一条新赛道。

(全球首创超高剂量率FLASH放疗设备)

星闪技术(NearLink)是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长虹的星闪系列模组、Wi-Fi7模组、5G模组等,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传感、安防监控、高清视频、工业制造、电网等领域。亦有更前瞻与较大的市场空间。

在国际化方面,随着泰国工厂等海外生产基地的投产运营,长虹的本地化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国际化收入占比将不断提高。

长虹的转型经验表明,传统制造业只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产业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能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长虹有望在AI、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产业集团。

长虹,这个从四川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制造巨头,正以新质生产力下的“创新样本”身份,续写中国制造的新篇章。

长虹制造的国内首套星闪联接模组

面对历史困局,长虹没有退缩,而是主动求变,通过战略重塑、技术攻坚、产业升级、机制改革和国际化升级,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制造向“AI+”引领的科技产业集团的蝶变。

从曾经的“彩电大王”到如今的前沿科技创新型企业,长虹转型之路,是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中国样本” 。

[免责声明]: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如有事件或数据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联系电话:180 0803 2903

撰文Writer | 潘谈

「沸点财经」出品人 「天府甄选」创始人

原四川日报集团成都报道编委

《巅峰》杂志总编辑 迅雷看看四川CEO

视觉 | 赵兮 编辑 | 晴川 视频 | 李云尚

天府财经网站:www.wetf.cc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若侵权联系删除。)

长虹  拿什么破局? - 海报
分享海报
长虹  拿什么破局? -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举报邮箱:wetime@163.com

相关标签: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