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太强 民族情绪还得向科技实力低头
英伟达去年8月发布的2024财年第二季财报中,中国市场在其数据中心业务占比约为20%至25%。但受美国对华芯片限售政策收紧影响,今年2月发布的第四季财报中,中国市场在数据中心业务占比仅为4%至6%。
尽管中国业务大幅萎缩,但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业务提振下,英伟达同期业绩仍蒸蒸日上:第四季营收同比大增265%,净利更暴涨769%,远超市场预期。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09%,成为最大营收来源。
从供应链来看,虽然英伟达供应商中有多家来自中国大陆,但核心的芯片代工业务仍由台湾的台积电垄断,高端制程并不在大陆设厂。
反过来说,对于在图形处理器(GPU)和AI芯片市场占有率均超过80%的英伟达,中国目前还没有将其拒之门外的底气。中国云服务公司目前约有八成高端AI芯片采购自英伟达,它的客户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科技巨头,以及比亚迪和蔚来等新能源车企。
在中国市场,英伟达芯片最大对手是华为的昇腾芯片。在美国严格的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下,英伟达只能向中国提供降级版AI芯片,由于性能与高端芯片差距明显,不少厂商兴趣减退。本周业界消息称,华为昇腾AI芯片在某些性能测试中已接近甚至超越英伟达的A100芯片,有望成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替代品。
然而,华为常务董事张平安在中国移动算力大会上坦言,目前中国国产芯片肯定还达不到3纳米和5纳米工艺水平,“我们能解决7纳米就非常非常好”。
高端芯片对于发展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中国半导体行业可以靠自行研发寻找出路,但芯片开发是耗时至少五到10年的长期投入。在突破技术“卡脖子”之前,要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缺芯”难题?
有朝一日,当中国芯片像服饰国货一样崛起,人们当然可以像过去抵制耐克、阿迪达斯一样向英伟达说“不”。但在此之前,民族情绪还得向科技实力低头。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举报邮箱:wetime@163.com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 云南抓住了关键
下一篇:天府新区被降级了?净瞎吹
推荐阅读